《电子元件与材料》第七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2014年6月18日晚8点,《电子元件与材料》第七届编委会工作会议以网络视频方式召开。与会人员有编委23人,编辑部成员3人及相关专家。编委会顾问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编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济教授,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温学礼理事长,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子科技大学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龙江教授,编委会副主任委员、钟彩霞主编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周济教授主持。钟彩霞主编首先代表杂志社向第七届编委会作了编辑出版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期刊的现状和近年的工作,并且对期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她指出,《电子元件与材料》已经成为在国内电子元件材料领域有广泛影响的刊物。近年来锐意改革,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期刊仍取得了稳步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出版质量,还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等诸方面均不断提高。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不断升级,期刊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电子元件与材料》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她针对期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扩展期刊专业领域、刊名更新、期刊定位及办刊经费等议题,提请编委会讨论。其核心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在当前网络冲击不断加剧,国内办刊十分困难的环境中寻求继续发展的道路。
李言荣院士作了重要发言,他首先对《电子元件与材料》近年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本刊是本行业的主流媒体,是电子元件与材料行业内共同的交流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对纸质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如何加强对纸质期刊的管理和利用,应对网络冲击,是目前期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一方面,通过纸质出版和网络出版双重出版是拓展纸质期刊发展空间的方法;另一方面,学术期刊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基本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而在市场经济下,主办单位尤其是企业办刊又对学术期刊的经费大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于是寻求多方有力的支持,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期刊的发展与进步,在目前看来是解决经费缺口的可行途径。
在编委会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全体编委就如何选择重点专题、如何吸引高质量的稿源、如何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增添期刊特色、刊名更新等各方面问题都做了深入的交流。与会编委表示,一定认真履行职责,尽己所能,支持编委会及杂志社的工作,将期刊办得更好。
会议认为:本刊多年来面向企业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应保持特色,在体现学术创新方面多做文章。同时,应加强与高校和新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在该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抓住国家加强“四基”的机遇,倡导新技术,引导产业应用,加快创新步伐,扩大期刊的知名度。
会议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子元件逐渐步入夕阳,虽有新元件、新材料不断涌现,但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即电子元件和电子器件的专业界限已很难区分,无论是工艺还是材料都互相借鉴和渗透。原刊名不尽合理,不利于作者投稿和读者查阅。为了更好地为行业服务,本刊的报道内容应跟上行业发展,刊名也需要更新。
会议认为:科技期刊网络化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立足传统科技期刊、加强科技期刊网络化,使两者共生存共发展。
温学礼理事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十分荣幸地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他对本刊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刊在电子元件与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提升电子元件及材料的技术水平、攻克技术难题、促进升级换代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本次会议是一次集思广益的群英会,通过本次会议,汇集大家智慧,为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他指出,刊名更新需要深入研究和推敲,且切实可行;目前期刊的专业偏向于阻感容、敏感及压电,为了吸收更多的优质论文,扩大期刊影响力,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亟需拓展期刊当前的专业领域。他提出,今后期刊工作可以更贴近企业服务,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的领导下,大家共同努力,不断开拓进取,把《电子元件与材料》办得更好!
本次编委会网络视频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会议不仅肯定了我刊以往的各项工作,也对我刊编辑部及编委会成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我刊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
2014年7月
- 上一个:欢迎自荐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