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官网
微信公众号

2020年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及产业创新大会通知

发布于2020-5-8
来源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作者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浏览量2616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电磁兼容标准的强制性执行和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将预测并控制变化着的装备和系统周围的电磁环境,帮助各项电气规程的制定以及电磁环境的协调和电磁能量的合理应用等。
  
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联合其他相关单位定于2020年7月8日-10日北京长峰假日酒店举办“2020年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产业创新大会”
  大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院士、知名研究机构权威专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级代表与会,围绕医疗设备、芯片器件、通讯、汽车、 国防、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电力等领域进行技术及产业交流。深入探讨电磁兼容科学原理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行业标准、未来技术发展程度及潜在应用方向。大会以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发展需求为牵引,注重技术与系统创新,推动工程转化与市场应用,为各界构建一个信息交流、产品评估、项目对接、拓展商机的广阔空间与权威平台。 

一、会议时间:2020年7月8日-10日

二、会议地点:北京长峰假日酒店(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 66 号)

三、大会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
“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中心
电磁兼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船701所)
陆军工程大学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大会名誉主席:
刘尚合 院士(陆军工程大学)
大会主席:
苏东林 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会共主席:
郭桂蓉 院士(中国工程院) 
王小谟 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黄培康 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杨凤田 院士(中航工业沈阳设计所)
陈志杰 院士(空军研究院)
吕跃广 院士(中国工程院)
朱英富 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费爱国 院士(空军研究院)
何 友 院士(海军航空大学)
王 巍 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樊邦奎 院士(北京信息技术研究所)
范国滨 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刘永坚 院士(空军研究院)
陆 军 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王沙飞 院士(中国工程院)
毛 明 院士(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四、会议时间及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7月8日

14:00-22:00

大会报到

15:00-17:30

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

18:00

晚宴

7月9日

9:00-9:30

大会开幕式

9:30-12:00

主旨报告

 

 

 

 

 

7月9日下午-

7月10日全天

 

 

 

 

 

 

 

 

 

 

 

 

 

 

 

7月9日下午-

7月10日全天

 

 

 

 

 

 

 

 

 

 

 

 

 

 

 

 

 

 

 

7月9日下午-

7月10日全天

 

 

 

 

 

 

 

 

 

 

 

 

 

7月9日下午-

7月10日全天

 

 

学术专题会议

专题一:静电、雷电研究与防护技术

论坛主席:

石立华

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  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专题二:电磁防护新技术

论坛主席:

陈亚洲 

教授陆军工程大学教授,石家庄校区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培国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专题三:EMC测试技术

论坛主席:

年夫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技术应用专题会议

专题一:医疗设备与现行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发展与应用

论坛主席:

顾  宁 

东南大学教授

高  中 

上海医疗器械检验所电磁兼容检测室主任

孟志平 

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电磁兼容室主任

专题二:汽车电磁兼容性分析与技术发展

论坛主席:

赵晓凡

原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电磁兼容试验室主任

高新杰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控制系统集成部整车EMC开发科高级经理

专题三:器件、芯片与电磁兼容

论坛主席:

李尔平

浙江大学教授, IEEE Fellow

孙玲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专题四:5G时代通信设备面临的EMC挑战

论坛主席:

洪  伟

东南大学教授 ,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元安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多谱信息处理技术GF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山枝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专家委主任

专题五:新电磁环境下智能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技术

论坛主席:

郑军奇

上海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专题六:航空航天船舶与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探索

论坛主席:

张  澎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专家,研究员

周  亮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胡  飞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五、同期大赛

大赛名称: 2020全国EMC技术创新大赛   

大赛概述: 2020年中国电磁兼容及电磁环境效应技术及产业创新大会将于2020年7月8日-10日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隆重召开,同期举办“2020全国EMC技术创新大赛”。本届大赛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电磁环境效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 安方高科电磁安全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系统与装备电磁环境效应”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承办。大赛以“创新、实践”为主题,旨在激发EMC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发掘EMC创新设计人才,促进EMC教育和产业深入融合。   

大赛详情见官网:https://b2b.csoe.org.cn/meeting/show-38.html     

、征文方向

(一)基础理论:

1.电磁场理论  2.传输线和电缆 3.串扰与耦合 4.散射 5.天线、探头、传感器 6.电波传播 7.电磁干扰源 8.复杂电磁环境 9.电磁生物效应 10.电磁计算、建模与仿真 11.频谱管理 12.电磁兼容标准、规程 13.静电、雷电 14.强电磁脉冲 15.TEMPEST  16.地震电磁学 17.信号完整性 18.屏蔽、滤波及接地 19.抗扰度及敏感度 20.电磁干扰预测分析、抑制技术 21.电磁兼容设计 22.其他相关理论

(二)前沿应用:

1. 通信中的电磁兼容 2. 汽车工业中的电磁兼容 3.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 4. 高速铁路的电磁兼容 5. 船舶及飞行器中的电磁兼容 6. 印刷电路板中的电磁兼容 7. 高速电气化铁道的电磁影响 8. 暗室、混响室、吸波材料 9. 电磁兼容测量 10. 人工智能在电磁兼容中的应用 11. 电磁兼容管理 12. 面向电磁兼容的大数据分析 13. 其他相关应用

七、投稿须知

(一)征稿要求

论文要求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图形图像清晰,文字精练通顺,未在国内外杂志或会议上公开发表;中英文兼收,文章长度为4-8页,同一研究内容,作者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语言投稿;论文必须经过投稿单位的保密审查,并提供保密审查证明;论文应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二)稿件提交

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并将结集为会议论文集,优秀稿件将根据方向推荐至正式出版物发表。

投稿请登录:http://events.kjtxw.com/tougao/CEMEE2020.html,中英文兼收。全文截稿日期:5月30日。

(三)合作期刊

EI期刊:《电子学报》、《航空学报》、《北航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子与信息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电子元件与材料》、《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电波科学学报》;

期刊杂志:《安全与电磁兼容》。

英文稿件,推荐至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所有投稿均会收录会议论文集(非正式出版)。                 

组委会联系人: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任 洁 010-63728336 18811216528 renjie@csoe.org.cn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2020年5月

Copyright © 2025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aterials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8-84391569 邮箱:journalecm@163.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东一段159号电子信息产业大厦1101室 邮编:610051
版权所有: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软件 备案号:蜀ICP备09019272号-1/38_2.80
移动端官网
微信公众号